找到相关内容312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讨

    忽中夜格物致知旨。……始知圣人道,吾性自足,向 求理于事物者误也。’这里所说的“格物致知旨”,到了 阳明天年时,获得哲理的深化,正式成为“致良知教 ...生死学,如 借龙溪语,“先师良知学(即生死学),乃三教灵枢” ,(注14)“先师提出良知两字,范围三教宗,即性即, 即寂即感,至虚而实,至无而有。千...

    傅伟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345393.html
  • 漫谈中国佛教丛林制度

    ldquo;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乌有庾廪富,与仆安哉?故始由众推既而官,而犹辞聘不赴哉!后则贵鬻豪夺,视若奇货。然苟非其人,一寺废荡,又遗党于后,至数十年蔓不可图。而往往传其冥报惨,有...漫谈中国佛教丛林制度   菩提   一、引 子   丛林是佛教特有的名词,通指禅宗的寺院,所以也把它叫做禅林。又以芳香梅檀树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清净丛林,故也称之为旃檀林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145440.html
  • 僧肇思想背景及其渊源

     大宗师注)。  “所有者,非为也,皆自然耳”(天运注)。  人所应效法者乃“天”也,而天所孕育万物又系独化  而成。宇宙事物皆已命定,非人为力量所能改变,故可谓系  自然而生,自然而成。因,玄冥独化,顺天安,即为向  、郭庄注哲学要义。  第二节 佛教思想流布  佛教于汉末传入中土。魏晋时期般若诸经陆续传译来华  ,而两晋世译诵最繁者,亦唯此大乘空宗般若经典。梵  语般若意译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245468.html
  • 汉译本“中论”初探(1)

    观”字。如“观因缘品”、“观去来品”………等。吉藏所以加上“观”之一字以为书名,虽然有其所持理由,然多少当必曾受各品品名暗示。由于吉藏为中国史上三论宗最高权威,因此其所“中观论”一名乃颇为...一点颇值得注意,即论主用很大的篇幅去破斥唯识学说,并公然否定有宗阿赖耶识。由此亦可窥见印度空有二系争执一斑。  本书中文译者法尊法师,也出自太虚大师门。曾奉太虚留学西藏。为民初少数藏文佛教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945481.html
  • 西方淨土變相的源流及發展

    上所画的鸟,则应是《阿弥陀经》所述的: “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鸟,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 迦陵频伽、共鸟。....” 因此, 山本兴二教授便认为此图已...迦湿弥罗或尼泊尔地方出现的。 在中国流行的三大净土其中之一的阿弥陀净土信仰,一般也都认为是成立于西北印度或中亚一带,有关阿弥陀佛思想的来源,近代学者有二派不同的说法,一是主张来自波斯,因西北印度...

    陳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245896.html
  • 谭嗣同与佛学

    耆婆耆婆,此鸟两首一身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将两鸟连用,曰:“舍利,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鸟。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共鸟,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。”谭嗣同将两鸟连用...复生,号壮飞,又号华相众生,东海褰冥氏,通眉比丘、寥天一阁主等。在谭嗣同自拟的这许多名号中,华相众生和通眉比丘这两个号显然都与佛教有关。   谭嗣同与佛教的因缘始于1896年。那一年,他奉父1就官,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646112.html
  • 原始佛教

    生死循环的原理,共有十二个阶段。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,而引导我们造作种种的善恶行为;由行为的余势(业力)而积聚成为生命之流的主体,叫做识;由识而感受生命的身心现象,叫做名色;名色住胎而渐生起眼、...后身菩萨。  出家之前的菩萨,乃是一般人格(凡夫)的榜样。身为太子享尽人间一切富贵尊荣,这是人间福报的模范;自幼好学深思、博闻广识,文艺武功的造诣为当时极致,这是人间智者的模范;对上事父母以孝敬,对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846262.html
  • 譬喻佛典研究─撰集百缘经、贤愚经、杂宝藏经、大庄严论经(3)

    的共鸟,正可象征人性中的善恶两面,若是恶 性的力量大,则能泯灭善性,使人沉沦堕落甚至丧 失性命。三三则言往昔波罗奈国有一... 舍弃王位,亦出家修道成阿罗汉。太子王军继承王位,受佞 臣所惑不恤国事,并派人前往杀害已得罗汉优陀羡王。优 陀羡王为度其子,遂让王臣派来的杀手持其头返,欲王军忏 ...

    丁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646282.html
  • 涤华禅师行略(4)

    上道,誓坚愿固的行径。诸病魔缠身夺时,他住海会塔,见诸生死如幻泡。心不更变,三年写成《金刚经注解》一部。文革期间,寺庙兴衰更迭,变化多端,被迫离寺入俗,无处栖身,在寺在俗学佛道途坎坷,屡遭魔难,而...彻底枯死,寺院也遭到严重破坏。 一九八三年,党中央落实宗教政策时,觐云大和尚于同年十月一日回到绍隆禅寺。当时仅有十二间破乱房子,残墙破壁,无一存身处,没有一尊佛像。用草铺地为床,睡了七个多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1146322.html
  • 往生净土的科学玄谈

    耳熟能详的名言说:「将此身心奉尘剎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」[61] 经文的大义是:菩萨为了利益众生,十方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放舍身处。过去有定慧成就的祖师大德,智证无我空性,心量周遍沙界,无缘大慈、...提要:大乘佛典中有十方佛土的信仰。不过,此一信仰却如《阿弥陀经》所说,是「一切世间难信法」,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昌盛的时代里。本文尝试从物理等科学的观点来探讨「往生净土」的可能性,以及在未来无尽的时空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546448.html